第二百一十五章 大宋的剧烈运动-《北宋不南渡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薄弱?京城带甲十万,贼寇怎么会觉得薄弱?”

    “相对于以前薄弱。”李纲解释道。“天下精锐汇于京师,现如今,陛下将精锐布置于黄河一线,这应天的兵力足以守城,但相比于开封的岳飞,徐州的刘光世,以及淮西的张俊来说,都略有不足,贼寇兴许是因为这一点,才敢有底气直接扣关京师。”

    李纲提醒了这一点后,赵榛确实意识到了问题所在。

    大宋军事策略便是强干弱枝,最精锐的军队安置于京师周围,而各地的守军则是一群乌合之众。

    为的就是防止地方势力作乱,就算作乱也有足够碾压的实力平息叛乱。

    但这样的军事策略,对内稳的一比,对外就弱成一只鸡。

    地方军队在外地面前被轻易击溃,直到金军打到京师,被赵佶嚯嚯成废物的中央禁军又不堪大用,最终让金人得逞,干废了大宋。

    赵榛的改变,就是将边防的力量加以增强,此消彼长,京师的力量肯定会相应的减弱。

    “京师的兵力的确是比以前弱了。”赵榛也承认这样的现实,但为了能够增强大宋的对外战争能力,这也是必要的改变。

    “京师的兵力就算弱了,也非贼寇可以觊觎的。”

    “陛下说的是,但贼寇可不自知,就好比雍熙北伐趁辽主新立,辽军疲弱之时出兵,然而即使辽军疲弱,也非能敌也,固至大败。”

    李纲这样解释,赵榛大概明白了。

    京师兵力相应的减弱,给了贼寇可以进攻京师的幻觉,以至于真的跑了过来。

    当赵榛和李纲到了城门上之后,战斗似乎已经结束。

    远方的流民队伍已经树倒猢狲散的东奔西逃。

    岳飞带着十几个官军便将其杀退,他们也没有继续深追,而是提着几个贼寇的头颅缓缓的准备回城,在靠近城门大时候,看到赵榛正在城上。

    “陛下,贼寇不过乌合之众,斩其首则不攻自破。”岳飞抬起了手中的人头,示意给赵榛。

    而后便登上城楼,献贼首级。

    “贼寇只有三五千人,也敢来动应天府,实在愚蠢。”岳飞虽然得胜,却并没有太过于把这份功勋当回事,不过是些没战斗力的毛贼罢了,毫无挑战能力。

    “三五千人……”李纲自言自语了声,眉头紧锁,似乎在想事情,如果贼寇有三五万人来霍乱京师,倒还能理解,但只有三五千人……事情反而没那么简单了。

    事情似乎也如同李纲预想的一般。
    第(2/3)页